查看原文
其他

江西小炒:前奏已拉满,下半场该怎么打

章志鹏 当代江西
2024-09-28

江西小炒大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江西美食的推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,也为全国的美食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味蕾体验。


不久前,江西在南昌举办了首届江西小炒(全国)大赛,吸引了包括全国各地从事“江西小炒”的厨师、餐饮企业及美食爱好者等在内的近200余支队伍参加,称得上是一场饕客们的盛会。

比赛现场,大厨们热火朝天,个个拿出看家本领。只见食材在炒勺上下翻滚、热油嗞嗞作响、锅碗瓢盆交织,经过一阵爆炒,一盘盘色泽诱人、香飘四溢的菜品端上桌。

这是首届江西小炒大赛,也是一场打响“江西小炒”品牌的高规格餐饮盛会。江西为何要举办这样一场比赛?这场大赛对江西来说有何意义?

我们将目光回溯到大赛现场。

参赛选手们身着厨师服,头戴厨师帽,站在炉灶前切配食材、起锅倒油、油热添菜、娴熟翻炒、菜熟装盘,一整套动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,厨艺让观众惊叹不已。

在参赛选手们精湛技艺下,各色新鲜食材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。

例如,鹰潭龙虎山泸溪鱼,来自泸溪河的活鱼在厨师们的锅中煎炸呈金黄色,撒上本地的土辣椒,吃一口,肉质鲜美,三年忘不了!

还有丰城的啤酒麻鸭、安福的烧鸡公、吉水龙虾、九江鱼块、永修东坡肉……每一道菜都是当地人的心头爱。

观众们也热情高涨,他们围绕在赛场周围,一边品尝美食,一边欣赏精彩的厨艺表演,现场不时响起掌声和欢呼声。评委们则从食材处理、火候控制、调味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。

本次比赛单设金、银、铜奖,还评选出“江西小炒”名菜、小炒师傅、产业基地、食材基地、食品品牌等专项奖项,涵盖了餐饮经营的各环节。

在200多支参赛队伍中,有一支特别的师生代表队,队员都是来自江西开放大学(江西工程职业学院)城乡发展学院的一群老师和“00后”代表。在赛场上,他们不仅展现了对所学专业的高度热爱,也彰显了当代青年勇于追求卓越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
首届江西小炒(全国)大赛规模宏大,活动内容丰富多彩,包含“江西小炒”比赛、“江西小炒”论坛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拜师活动、江西优质食材出省签约会等多个主题活动,将“江西小炒”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搬上了前台。

江西小炒大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江西美食的推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,也为全国的美食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味蕾体验。

“江西小炒”凭着食材新鲜、价格亲民、口味独到而出圈,成为不少人的优先选项。

据美团、大众点评数据,今年以来,关键词“江西小炒”的大众点评用户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40%,相关用户评论增长超230%。浙江地区店名中含有“江西小炒”四个字的交易商户较去年增长超26%。

走出去的“江西小炒”靠的正是江西人的格局和奋斗。

从时间跨度来看,改革开放以来,大量江西人外出务工,将江西的饮食也带到了务工地,于是主要服务江西打工人的江西小炒餐馆便开始在当地遍地开花。

久而久之,物美价廉、方便快捷的“江西小炒”也渐渐俘获了当地人的味蕾,这才有了“浙江特产是‘江西小炒’”的网络热梗。

去年,因为该话题持续热炒,“江西小炒”迅速出圈,就连很多从事相关工作十几年的老师傅都没想到,炒了十几年的家常菜突然爆火,很多餐馆现在的日营业额剧增,有不少人都想着借着这次东风再干几年。

从地理视野来看,地处中部的江西,与长三角、珠三角、闽三角等毗邻地区的社会文化交流十分频繁,因而,这些地区也成为“江西小炒”走出去的首选地。

“江西小炒”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魅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,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回归本真的饮食体验。这种体验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,更在无形中加深了人们对江西文化的了解和认同。

从从业人群来看,据统计,仅分宜县就有3万余人在长三角地区从事餐饮行业,开办小餐馆1万余家。

他们在主打“鲜辣香醇”赣菜风味,为当地居民带来美好的味蕾享受,使得“江西小炒”在江浙沪地区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,成为了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桥梁。

从经营规模来看,“江西小炒”店铺规模普遍不大。多数为100平米以下的小店,七八张桌子,装修简单,通常由夫妻、父子共同经营。

如今,“江西小炒”遍布全国,从业者更是高达数十万之多。“江西小炒”的爆火为江西餐饮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,这也是举办此次高规格赛事的底气和初衷所在。

随着打造赣菜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,赣菜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,赣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。

此次“江西小炒”大赛打破参赛壁垒,参与度极高,体现“江西小炒”“贴近生活,接地气,充满生活气息”的特点,有效传播了赛事品牌,不仅为赣菜创新发展鼓与呼、践于行,还为进一步提升“江西小炒”品牌力提供了良好契机。

正是有这样的赛事,有积极融入市场的嗅觉,有研究消费者的敏锐,赣菜振兴才有希望和底气。

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“江西小炒”的崛起,是一个长期积累,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其模式可复制性较强,投入成本不高,回报率比较稳定。与此同时,也伴随着分布零散、无统一商标、门店品质不一等问题,甚至有不少仿冒店铺。

展望未来,“江西小炒”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

首先,立足本源,巩固优势。俗话说,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。“江西小炒”大多是亲民缺少豪华装修的“路边摊”“夫妻店”,在当下餐饮消费背景下,快捷化、烟火气、性价比仍是选择的主流。

保证新鲜的食材、带着锅气的做法、鲜亮香辣的口味,保持价格实惠、好吃下饭、现炒现做不动摇,就有吸引和维持稳定的客群。

其次,统一标准,呵护品质。可以对标沙县小吃、资溪面包,做优行业协会,以协会的形式对“江西小炒”的经营质量和服务进行标准化提升,更好的服务广大从业者;

创建大型连锁区域产业品牌,在菜品研发、口味融合、服务优化等方面下功夫,提供便捷、高效、舒心的创业指导,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高品质的特色小炒餐饮业。

再者,联通产业,做长链条。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,整合资源,逐步推动“江西小炒”从产品走向全产业链。

从下游的餐饮服务走向中上游的食品加工,积极发展冷链物流,组织菜农和“江西小炒”门店签订合作关系,以保证新鲜、无公害、可追溯的蔬菜,可以长期稳定地直供,同时解决了种植户蔬菜销售难题,带动江西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,覆盖种植、加工、物流、餐饮的全链条。

最后,擦亮招牌,打造品牌。无论是老牌的“兰州拉面”“沙县小吃”,还是作为新秀的“淄博烧烤”“天水麻辣烫”,地方特色美食“出圈”的背后,都有流量的无形推手。

实践证明,餐饮行业只有高度重视品牌建设,在公众视野中适时出场、露脸、亮相,才能不断提升市场认可度,培育稳定的客户群。同时,吸纳高素质人群入局,提升从业者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,培育打造更多“江西小炒”旗舰示范店。

可以说,鲜辣醇香的“江西小炒”,不仅牵动着消费者的“胃”,更成为稳就业、促发展、兴产业的“新引擎”,有望成为赣菜冲出重围做大做强的有力抓手。

但“江西小炒”的“流量”要真正转化为江西发展的“增量”和百姓福祉的“分量”,仍需要志同道合的一代代相关从业者接续努力,也需要作为食客的我们的鼎力支持。


来源:当代江西
原创荐读↘
文天祥的端午节
“南昌造”盾构机凭啥出海
王韶:从九品文官到一流武将的逆袭
谷村:文脉绵延
从生态好“颜值”到经济好“价值”

“金鸡”怎么孵“金蛋”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当代江西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